原標題:做芝麻糊的都來跨界投資,儲能產業火熱背后也有隱憂
來源:第一財經
位于深圳汕尾交界處的海豐儲能電站投運后,其收益超出了投資方預期。
海豐儲能電站建在華潤電力小漠電廠廠內,總投資近1億元,由華潤電力小漠電廠和科陸電子(002121.SZ)合作建設。其中,前者主要負責提供電站場地及電網接入等,后者作為投資主體提供資金、設備和人員,最后電站所得收益雙方按成分配。

海豐儲能電站2019年8月投產后,聯合華潤電力小漠電廠的2臺百萬千瓦級裝機容量的火電機組以“儲能+常規火電”的形式,為廣東電網提供AGC(自動發電控制)調頻輔助服務,從中獲得調節補償。
第一財經記者獲悉,截至目前,通過為廣東電網提供以上服務,海豐儲能電站所得收益已經超過了當時的投資成本。
和傳統的抽水蓄能不同,海豐儲能電站采用的是一種以鋰電池作為儲存技術的電化學儲能方式,屬于新型儲能。
海豐儲能電站正是儲能興建的一個縮影,這背后一場投資儲能產業的熱潮正如火如荼。
機遇
儲能是眾多國家用于推進碳中和目標進程的關鍵技術之一,其在電力系統中的功能是調峰調頻,可根據電力系統的運行需要,實現充電或放電,確保電力系統平穩運行。隨著我國“雙碳”戰略的推進,風電、光伏等具有間歇性的新能源正在大規模接入電力系統,導致需要建設與之相對應的儲能系統來解決電力供需不匹配。
根據各地方政府的“十四五”規劃,到2025年底,加總后的新型儲能裝機規模超過4700萬千瓦,相當于兩座三峽水電站,涉及投資超1600億元。
新型儲能的興起,與一系列政策的推動有關。
國務院在2021年10月印發的《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提出,積極發展“新能源+儲能”、源網荷儲一體化和多能互補,支持分布式新能源合理配置儲能系統;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年初發布的《“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則提出,構建新型電力系統,需要“加快新型儲能技術規?;瘧谩?。
根據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2021年7月發布的《關于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發展的指導意見》,到2025年,實現新型儲能從商業化初期向規?;l展轉變,裝機規模達3000萬千瓦以上;到2030年,實現新型儲能全面市場化發展。
各地政府在“十四五”中的規劃已遠超3000萬千瓦?!皳嘘P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統計,僅青海、山東、內蒙古、甘肅、安徽、河北、浙江七地儲能的規劃就達3150萬千瓦?!敝嘘P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副秘書長岳芬向第一財經記者介紹,“同時,已有20多地明確新能源配置儲能比例,按照規劃初步測算,儲能裝機總規模預計約達到4700萬千瓦?!?/span>
截至2021年底,全國新型儲能裝機規模600萬千瓦。這意味著,從2022年到2025年,還有4100萬千瓦的新型儲能市場等待開發。按照當前每100萬千瓦平均造價為40億元來計算,這4100萬千瓦的新型儲能涉及投資金額近1640億元。
公開資料顯示,2021年至今,全國至少有24個?。ㄊ?、自治區)發布了新能源配儲政策,將配建儲能作為新能源并網或核準的前置條件。其中,多省份提出儲能配置比例一般為10%及以上,個別達到20%,甚至更高。
由中國能源研究會儲能專委會、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編著的《2022中國儲能產業創新發展白皮書》稱,當前“新能源汽車企業已步入1-N發展階段,而儲能正處于0-1階段”。這一表述實則揭示了新型儲能產業機遇與風險并存的現實。
熱潮
作為海豐儲能電站的投資主體,科陸電子是國內進入電化學儲能行業較早的企業之一,并在近年來加速布局新型儲能。
7月19日,科陸電子就與江西宜春經濟技術開發區簽署《合作框架協議》,規劃投建年產8GWh(即“800萬千瓦時”)儲能電池項目,占地面積210畝,相當于19個標準的足球場總面積。項目分為兩期建設,其中一期300萬千瓦時的項目已經投產。
第一財經記者據此測算,上述年產800萬千瓦時的儲能電池項目,規模相當于海豐儲能電站1.5萬千瓦時儲能電池容量的533倍。換言之,該項目完全投產后,可以滿足533座海豐儲能電站所需要的電池總量。

深圳市比克動力電池有限公司(下稱“比克電池”)是國內動力電池十大生產商之一,目前也在加速布局新型儲能?!氨瓤穗姵卦趦δ芊矫娴恼急燃s20%,消費類和車電80%?!北瓤穗姵馗笨偛美畹ぴ诮邮艿谝回斀浻浾卟稍L時說,“今年初,比克電池撫州生產基地正式竣工投產,致力于為客戶提供從電池模塊、儲能系統、集裝箱儲能系統等各級方案的一體化交付?!辟Y料顯示,比克電池撫州生產基地總投資達24億元。
據李丹介紹,早在2019年,比克電池與中廣核旗下新能源公司共同在新疆建成了一座光儲(光伏+儲能)聯合示范項目,實現了全新應用場景和合作模式的探索。除中廣核外,目前比克電池還與華潤電力、西門子、AUTOX等企業在新型儲能方面進行合作。
比克電池是資本加速布局新型儲能的縮影。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截至9月,全國共有26個與儲能電池及動力電池生產制造有關的擴產項目公布,投資額合計近3000億元,產能合計達820GWh。
百億級投資項目一個接著一個。9月21日,欣旺達(300207.SZ)就在義烏計劃斥資213億元,用于50GWh的動力電池及儲能電池產能項目。類似的百億級項目投資方還有寧德時代(300014.SZ)、億緯鋰能(300014.SZ)、海辰儲能、力神電池、寶豐集團等。
“現在大家互相比的不僅有快,還有大?!鄙钲诹硪患忆囯姵厣a商相關負責人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說。
風口之下,當年做襪子、做食品的企業跨界進入光伏領域的現象,開始在新型儲能領域中涌現。今年以來,有20多家原本與儲能無關的上市公司布局了新型儲能,其中不乏鍋爐、水利、空調、工程機械、電腦配件、環保等企業,甚至包括食品、教育等行業。
比如,10月11日,職業教育上市公司ST開元(300338.SZ)宣布,擬參與設立長沙開元商業儲能有限公司,布局新型儲能。10月10日,黑芝麻(000716.SZ)宣布對正在布局新型儲能的天臣新能源有限公司增資5億元。
謹慎
盡管動力電池企業在加速布局新型儲能,新型儲能電站目前仍面臨電池緊缺的困境?!扒皫讉€月,我們連續找了幾家動力電池生產商,結果都說現在缺貨,讓我們再等等?!币患倚履茉垂镜母吖茉诮邮艿谝回斀浻浾卟稍L時說。
這位高管向記者表示,目前公司儲能電池訂單已經排到了明年年底。同樣,李丹向記者表示,比克電池目前在“儲能方面產能相對飽和”。
電池緊缺的背后有多重原因。
一是新型儲能電站正在進入快速建設階段。根據中電聯10月27日發布的《電化學儲能電站行業統計數據》,截至2022年8月31日,在建電站158座、總能量8.77GWh;1~8月,新增投運的電化學儲能電站64座、新增投運總能量1.3GWh。
二是新能源汽車的迅猛發展導致動力電池供不應求。今年新能源汽車市場快速增長,遠高于2021年市場預期,拉動動力電池需求急劇增長?!靶履茉雌嚨膭恿︿囯姵?,與新型儲能鋰電池從電芯上看其實是一樣的,都可以采用磷酸鐵鋰電池和三元鋰電池,主要差別在于系統集成策略、BMS電池管理系統等方面?!崩畹は虻谝回斀浗忉?。
三是海外市場需求旺盛。今年以來,歐洲多國能源價格和電力價格持續走高,部分海外消費者選擇自建光伏及儲能系統降低用電成本。海關數據顯示,今年前9個月,中國鋰離子蓄電池累計出口達349.11億美元,同比增長83.3%,已經超過2021年全年所有鋰電池出口額。
“上半年國內企業的儲能電池出貨量超過36GWh,其中接近80%的出貨都在海外?!痹婪艺f,“絕大部分企業的出貨量已經遠超2021年度全年的出貨量?!?/span>
和不少鋰電池生產商一樣,比克電池不少儲能電池訂單也在海外?!澳壳耙院M庥唵螢橹??!崩畹Φ谝回斀浻浾哒f。
也就是說,儲能電池的實際產能并沒有滿足市場需求。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儲能應用分會編寫的《2022儲能產業應用研究報告》則指出,考慮儲能原材料緊缺等現實情況,電化學儲能電站裝機大概率會存在一些滯后性。
除儲能電池緊缺外,目前影響投資者進軍新型儲能最主要的原因是儲能電池價格過高?!靶滦蛢δ苣壳白畲蟮膯栴}還是成本較高?!睆B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在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說。
“最近有企業給我打電話,希望一起合作做新型儲能電站,但電池價格太高讓我們不得不謹慎?!痹诮邮艿谝回斀浻浾卟稍L時,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理事、廣東五星太陽能股份有限公司市場總監胡鄂生說,“要知道電池占了電站五六成的成本?!?/span>
在海豐儲能電站采訪時,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一般來說,一座新型儲能電站主要由電池組、電池管理系統、能量管理系統、儲能變流器以及其他電氣設備構成。其中,電池組占了總成本的近六成。
今年以來,電池級碳酸鋰價格自今年年初就已開啟一路上漲模式,到3月突破50萬元/噸大關,并創下51.7萬元/噸的歷史高位。而到10月,國內碳酸鋰價格頻繁突破歷史高點,市場均價已逼近56萬元/噸,單月漲幅達14%以上。市場分析稱,在短期終端市場需求仍較為積極的背景下,鋰鹽價格或再攀高點。
令胡鄂生感到擔心的另一個問題是,儲能電池的壽命?!霸俸玫碾姵?,用了十年就差不多了?!彼f,“到時候再花錢購置新的電池,到底值不值,目前沒有把握?!?/span>
據相關研究,儲能電池的壽命,一般在10年左右,大量的充電和放電過程后,其壽命會顯著下降。與此同時,由于目前新型儲能尚屬起步階段,其商業模式和發電經濟性尚不明確,也影響新型儲能電站投資者的積極性。
挑戰
目前,像海豐儲能電站這樣的“火儲聯調”的形式(儲能輔助機組參與AGC調頻),是廣東當前較為成熟的一種儲能盈利模式,但AGC調頻輔助服務市場規模相對有限。
“目前‘火儲聯調’項目在廣東已經有將近30個,市場漸趨飽和?!币詮V東為例,廣東電網一位內部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AGC調頻輔助服務屬于二次調頻,因為火電機組本身也具有調頻功能,只是加上儲能外掛后,機組對外呈現的調頻性能更好?!?/span>
與此同時,隨著2021年廣東等地對調頻政策進行調整,參與AGC調頻輔助服務的新型儲能電站獲得收益也在下滑。以海豐儲能電站為例,第一財經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該電站在2021年的收益比2020年少了將近一半。
在林伯強看來,“新能源+儲能”的發展仍面臨許多問題和挑戰。在政策方面,目前與儲能有關的行業政策大多還只停留在宏觀規劃層面,缺乏實施細則,尚未營造出有利于儲能行業發展的外部市場環境。相對于儲能的重要性,對于儲能行業的補貼和稅收激勵措施還遠遠不夠。
而在商業模式方面,儲能行業的盈利模式還是過于單一,主要依賴于從峰谷價差中進行套利。除了峰谷價差套利,儲能在電力輔助服務以及輸配電等領域的價值也應該得到挖掘,以豐富“新能源+儲能”的盈利模式。
中電聯近日發布的《適應新型電力系統的電價機制研究報告》指出,新能源配儲能政策存在諸多問題;輔助服務補償力度小、補償機制不合理;成本向用戶側疏導不暢,輔助服務費用主要由發電企業分攤,無法將成本壓力傳導到用戶。
包括胡鄂生在內的多名業內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光伏等新能源電站建設方對于是否要建新型儲能電站,目前仍存在觀望心態,甚至有的將電站配儲視為“包袱”。
第一財經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在儲能電池成本過高、商業模式和市場機制有待完善的情況下,在南方某市,當地政府在出臺一則新能源發電配儲政策前,打算要求當地新能源發電站配置新型儲能,但在征求行業意見時,新能源發電方紛紛表示,這會影響到整個電站的經濟效益。最后,該市在上述政策把強制性的規定改成了“鼓勵”。
岳芬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中國儲能產業發展從技術驗證走向了商業化初期發展的新階段,但儲能在電力系統的規?;瘧眠€處于初期階段。未來還需在壽命與安全提升、成本降低、機制設計等方面持續開展工作,朝著高安全、長壽命、低成本的技術方向進行創新,同時創建能夠合理評估儲能系統價值并將成本疏導出去的電力市場機制,推動構建成熟的新型儲能商業模式。
而在林伯強看來,新型儲能目前最大的問題還是成本。他認為,“未來需要通過技術進步來降低?!?/span>
在這方面,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在3月發布的《“十四五”新型儲能發展實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電化學儲能技術性能要進一步提升,系統成本要降低30%以上。
這意味著,留給有意進軍新型儲能投資者的觀望時間,至少還有三年。
來源:第一財經
編輯:華氣能源獵頭(微號:energyhunt)
轉載請注明出處,感謝!
更多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訂閱號:華氣能源獵頭。

【免責聲明】: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素材、圖片、視頻版權屬原作者,轉載或引用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切勿作為商業目的使用。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