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兩艘俄羅斯巨輪,分別趕往中國伊朗,沖破西方封鎖的關鍵已經出現
來源:劉慶彬觀察
兩艘俄羅斯巨輪,分別趕往中國和伊朗,打破西方封鎖的關鍵,已經出現。
俄烏沖突爆發后,西方對俄羅斯發動了全面制裁和封鎖,其中一項重要措施,就是禁止任何俄羅斯船只進港,換句話說,俄羅斯海運的西方路線,被徹底切斷了。而針對這一情況,俄羅斯開始尋找新的航線——其中一條向南通往伊朗,另一條向東通往中國。

(俄羅斯破冰船)
日前,伊朗北部港口諾沙赫爾迎來了 31 年來第一艘俄羅斯滾裝貨船,這艘船從伏爾加河沿岸的阿斯特拉罕港出發,穿過里海,最后抵達伊朗。而就在上個月底,俄羅斯破冰油輪“瓦西里·丁科夫”號從摩爾曼斯克港出發,沿著北極航線趕往中國。該油輪最早將于本月下旬抵達我國山東的日照港。這是俄羅斯歷史上第二次通過北極航線向中國運輸石油。

(北極航線示意圖)
先談前者。伊朗目前已經和俄羅斯達成初步協議,更多的俄羅斯船只未來將沿著以阿斯特拉罕為起點的南方航線出發,將俄羅斯的出口貨物運送至伊朗,然后再由伊朗負責陸地上的裝運,以繞開傳統的西方航線。而作為對等回報,俄羅斯將考慮對伊朗開放伏爾加河。

(俄羅斯通往伊朗的航線,間接聯通了印度洋)
請注意,俄羅斯從不允許任何外國船只通過伏爾加河,因為俄羅斯政府認為這條河是一條內部航道。實際上,出于國家安全考慮,莫斯科從不允許外國船只通過俄羅斯境內的任何航道。
俄伊雙方目前正在就此事進行商討。如果未來伊朗船只能夠進入伏爾加河,這不僅將代表著俄羅斯首次對外國船只開放內河,而且對伊朗來說,他們也將打通一條通往歐洲的新航線,即向北穿過里海,進入伏爾加河,再由伏爾加格勒中轉至頓河,然后一路向西進入亞速海和黑海。如果這條航線能夠打通,將極大削弱土耳其在陸地上對伊朗的遏制作用。

但這里也存在一些問題。一方面,伏爾加河以及頓河的平均適航時間每年只有 200 天左右,每年11 月份到 4 月份為河流的結冰期;另一方面,由于河流部分水域較淺,載貨量超過5000噸的船只將無法一路穿越伏爾加河以及頓河。
再談后者。目前許多歐洲國家已經停止了從俄羅斯進口石油,歐盟的石油禁令也將在12月份正式生效。過去長期依賴歐洲市場的俄羅斯出口商,如今紛紛“向東看”,尋求向中國出口更多的石油。但問題在于,中俄之間目前只有一條陸地跨境石油管道,運輸量有限,如果想增加出口量,基本上就只能靠海運。那么在這種情況下,重啟通往中國的北極航線就被克里姆林宮提上了日程。

(俄羅斯總統普京)
相比于經過蘇伊士運河的傳統中俄航線,北極航線具有多方面的優勢。首先,它是歐洲與中國之間最短的海運路線,從荷蘭鹿特丹港到中國大連港的航程不到8000公里,航時約27天,而如果走經過蘇伊士運河以及馬六甲海峽的傳統航線,兩者間的航程就會超過10000公里,航時也將增加到36天。此外,走北極航線還不用交任何過路費,也不用擔心發生擁堵和遭遇海盜??梢哉f,北極航線是一條極具成本優勢的航線。
當然,北極航線也存在不少問題,其中主要的問題,就是北極圈內惡劣的航行條件。一艘油輪如果想穿過北極運油,不僅需要強大的破冰能力,而且還需要船體能夠保持足夠的內部溫度,以符合石油的儲存條件。這種專業的破冰油輪在世界上非常少,俄羅斯目前手里也只有8艘能夠運輸石油的核動力破冰船,而且其中4艘已經快退役了。

(目前的北極航線,對于俄羅斯破冰船的需求很大)
俄羅斯海運專家指出,為了能使北極航線能夠常態化運行,俄羅斯需要至少花費4到5年的時間,來打造一支大型的專業破冰船隊。而目前歷史上還沒有哪個國家曾經嘗試過建造一支專門跑北極航線的破冰商船隊,其困難程度可想而知。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雖然相比于傳統航線,北極航線具有成本優勢,但它每年的適航時間僅為3個月左右。也就是說,即使北極航線能夠常態運行,它也不能完全替代傳統航線。
不過盡管如此,俄羅斯接下來的方向其實已然清晰,兩條新航路,一條向東通往中國,一條向南通往伊朗。這兩條航路,不僅代表著俄羅斯突破西方海上封鎖的決心,同時也指明了俄羅斯未來的經濟發展方向。
至于它們最終能幫助俄羅斯“向東看”到何種程度,又會不會因為地緣格局的變化而加速或夭折,依舊有待我們的長期觀察。

來源:劉慶彬觀察
編輯:華氣能源獵頭(微號:energyhunt)
轉載請注明出處,感謝!
更多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訂閱號:華氣能源獵頭。

【免責聲明】: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素材、圖片、視頻版權屬原作者,轉載或引用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切勿作為商業目的使用。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